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各专业教学计划表各专业教学计划表
6.传播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09日 14:58编辑:陈艳来源:国际关系学院教务处点击:(720)
6.传播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英文名:Communication
专业代码:050304
学科门类: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国际文化传播、 文化安全和网络安全为特色,培养具有较强的政治与文化素养,系统掌握中西方文化与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研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新闻媒体、网络新媒体、文化机构、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整编传播及国际文化交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
本专业通过中西文化和新闻传播两大类课程的学习,并通过教学实践、教学实习、毕业论文和学科竞赛的锻炼,系统掌握中西方文化与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较强的综合分析研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主要专业课程
文化模块:汉语写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中国文化史、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外文化交流史。
新闻传播模块:广播电视概论、数字媒体技术、传播学概论、中外传播史、 调查软件与应用、新闻采写、传播效果与测量、新闻学概论、受众与视听率分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法规与伦理、口语传播、跨文化传播、传播心理学、舆论学、危机传播管理。
专业选修课模块:宗教传播与中国文化、道家文化、文言阅读、公共关系学概论、外国文学、影视艺术导论、英语经济新闻、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电影解析、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整合营销传播、公关实务与案例、国际传媒前沿、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西方文明史、传播学经典导读、涉华报道分析、现代汉语语法学、现代汉语词汇学、美国文化、电视实务、西方社会与文化。
本专业全英文课有美国文化、西方文明史;实践课有数字媒体技术、调查软件与应用、新闻采写、传播效果与测量、受众与视听率分析、口语传播、公关实务与案例、电视实务。
四、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应完成总学分 | 通识 | 通识选修课 | 文化模块 | 专业 | 新闻传播模块 | 实践 | |
161 | 52 | 10 | 16 | 28 | 39 | 16 |
五、主要实践环节安排
所有课程强调学生参与实践和动手能力。本专业有8门实践课,授课教师结合所学专业理论,就本专业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程名称 | 实践教学内容 |
数字媒体技术 | 5-6名学生为一组,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编辑与应用,设计、组织和运营一个社会化互动数字媒体。 |
调查软件与应用 | 5-6名学生为一组,上机实验,通过运用SPSS等调查软件,掌握基本传播学调查分析软件方法、原理及其应用。 |
新闻采写 | 5-6名学生为一组,通过采访、写作及编辑制作一份具有原创性、至少4版的报纸。 |
传播效果与测量 | 5-6名学生为一组,运用调查软件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掌握传播学效果分析基本方法、原理及其应用,完成一个1万字传播效果分析报告。 |
受众与视听率分析 | 5-6名学生为一组,在对媒介受众的访谈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视听率分析方法,完成一个1万字大众传播视听率分析报告。 |
口语传播 | 每名同学在单独撰写演讲稿、制作PPT的基础上,完成当众演讲3次。 |
公关实务与案例 | 5-6名学生为一组,选定调研项目、设计调查方案、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最后完成调查报告。 5-6名学生为一组,制定公关专题活动策划案,举行提案会,选出要加以实施的策划案;之后全班同学共同完成活动的实施和评估。 |
电视实务 | 5-6名学生为一组,运用数字音视频技术拍摄、剪辑、制作一部具有原创性的20分钟左右专题片。 |
科研与学科竞赛:学生可以申请“大学生学术支持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科研项目,获得科研经费支持,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相关科研项目研究。可以参加各级别辩论赛、国关国学大赏、国关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北京市大学生书法大赛、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参与上诉项目及竞赛经评审结项或获得奖项者,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取得拓展素质学分。
专业教学实习:组织大三年级学生在夏季学期到新闻媒体或文化机构集体实习2-3周、大四年级由学校推荐或自主联系到新闻媒体、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参加不少于2个月的实习,由实习单位填写实习鉴定意见。
毕业论文:要求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志愿者行动:在校期间学生还有机会以工作人员或志愿者身份参与在首都举行的重大外事活动或国内外高层次赛事和会议,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六、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比较扎实宽广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及一定的自然科学素养,掌握科学的认识、分析和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和整合能力,独立分析、判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本专业特别强调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求构建起可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力求视野开阔,及时了解文化与新闻传播特别是网络新媒体发展趋势。
七、学制及学位
四年为基本学制,学生可选择在三至六年内毕业。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八、相近专业
新闻学、汉语言文学。
九、毕业合格标准
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161学分,毕业论文答辩通过,体育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可毕业。
十、专业课教学计划表
传播学专业必修课一览
(下表中课程的学分须全部修满)
文化模块16学分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 时 | 学分 | 各学期学时分配(周学时) | |||||||
一 | 二 | 四 | 五 | 七 | 八 | 十 | 十一 | |||||
1 | 汉语写作 | 30 | 2 | 2 | ||||||||
2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 30 | 2 | 2 | ||||||||
3 | 中国文化史1 | 30 | 2 | 2 | ||||||||
4 | 中国文化史2 | 30 | 2 | 2 | ||||||||
5 | 现代汉语 | 30 | 2 | 2 | ||||||||
6 | 中国古代文学1 | 30 | 2 | 2 | ||||||||
7 | 中国古代文学2 | 30 | 2 | 2 | ||||||||
8 | 中外文化交流史 | 30 | 2 | 2 | ||||||||
新闻传播模块39学分 | 1 | 广播电视概论 | 30 | 2 | 2 | |||||||
2 | 数字媒体技术(实践课) | 30 | 2 | 2 | ||||||||
3 | 传播学概论1 | 30 | 2 | 2 | ||||||||
4 | 传播学概论2 | 30 | 2 | 2 | ||||||||
5 | 中外传播史 | 30 | 2 | 2 | ||||||||
6 | 调查软件与应用(实践课) | 30 | 2 | 2 | ||||||||
7 | 新闻采写(实践课) | 45 | 3 | 3 | ||||||||
8 | 传播效果与测量(实践课) | 30 | 2 | 2 | ||||||||
9 | 新闻学概论1 | 30 | 2 | 2 | ||||||||
10 | 新闻学概论2 | 30 | 2 | 2 | ||||||||
11 | 受众与视听率分析(实践课) | 30 | 2 | 2 | ||||||||
12 |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 30 | 2 | 2 | ||||||||
13 | 传播学研究方法 | 30 | 2 | 2 | ||||||||
14 | 传播法规与伦理 | 30 | 2 | 2 | ||||||||
15 | 口语传播 (实践课) | 30 | 2 | 2 | ||||||||
16 | 跨文化传播 | 30 | 2 | 2 | ||||||||
17 | 传播心理学 | 30 | 2 | 2 | ||||||||
18 | 舆论学 | 30 | 2 | 2 | ||||||||
19 | 危机传播管理 | 30 | 2 | 2 |
注:“新闻采写”课堂教学每周2课时,实践每周1课时。
传播学专业选修课一览
(下表中的课程须修满14门28分)
专业选修课模块48学分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 时 | 学分 | 各学期学时分配(周学时) | |||||||
一 | 二 | 四 | 五 | 七 | 八 | 十 | 十一 | |||||
1 | 宗教传播与中国文化 | 30 | 2 | 2 | ||||||||
2 | 道家文化 | 30 | 2 | 2 | ||||||||
3 | 文言阅读 | 30 | 2 | 2 | ||||||||
4 | 公共关系学概论 | 30 | 2 | 2 | ||||||||
5 | 影视艺术导论 | 30 | 2 | 2 | ||||||||
6 | 英语经济新闻 | 30 | 2 | 2 | ||||||||
7 | 古代汉语 | 30 | 2 | 2 | ||||||||
8 | 语言学概论 | 30 | 2 | 2 | ||||||||
9 |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 30 | 2 | 2 | ||||||||
10 | 中国电影解析 | 30 | 2 | 2 | ||||||||
11 | 中国古代诗歌艺术 | 30 | 2 | 2 | ||||||||
12 | 整合营销传播 | 30 | 2 | 2 | ||||||||
13 | 公关实务与案(实践课) | 30 | 2 | 2 | ||||||||
14 | 国际传媒前沿 | 30 | 2 | 2 | ||||||||
15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30 | 2 | 2 | ||||||||
16 | 西方文明史(全英文课) | 30 | 2 | 2 | ||||||||
17 | 电视实务(实践课) | 30 | 2 | 2 | ||||||||
18 | 传播学经典导读 | 30 | 2 | 2 | ||||||||
19 | 涉华报道分析 | 30 | 2 | 2 | ||||||||
20 | 现代汉语语法学 | 30 | 2 | 2 | ||||||||
21 | 现代汉语词汇学 | 30 | 2 | 2 | ||||||||
22 | 美国文化(全英文课) | 30 | 2 | 2 | ||||||||
23 | 外国文学 | 30 | 2 | 2 | ||||||||
24 | 西方社会与文化 | 30 | 2 | 2 |
注:1.所有选修课向大四同学开放,须在学期第一周办理相关手续;
2.为保证学习质量,每人每学期所修必修课和选修课不得超过28学分。